云层之上。
感受着越来越寒冷的秋风。
宁合饱足腹欲以后,倒是悠闲的赶路,欣赏着云雾之下一路上的美景,也未急着回往。
时至夜晚。
天为被,云为榻。
露宿云上。
直到第二日上午,宁合才回到茶摊这里。
这一瞧。
宁合发现一夜过去,自家的桌椅倒是没被人顺走。
不仅如此,放有书籍的桌子上还多了十二文钱。
水缸里少了约莫六碗的量,刚好对上。
但用灵识辨别着茶铺内的气息,来茶摊的人,不止六人,而是二十一人。
宁合见此,手掌摊开取下茶棚上方的一粒水滴。
水波荡开,回溯自己离开时的所有景象。
宁合看到这没饮茶的十五人,分为三批。
分别是昨日傍晚两批、今日清晨一批。
他们先后来到店里,皆是唤了几声店家,看到茶摊无人,以为有诈,就匆匆离开了。
毕竟古时一些路上设陷阱的黑店还是有的。
他们怕喝完茶以后被黑。
那结账的六人,则是分为两批。
皆是昨日傍晚。
第一批的四人,其中一人还是来过一次熟客。
他看到自己不在,倒是招呼同行的人落座。
喝完茶,小休一会,就带头拿钱。
另一批两人。
他们同样自行取茶,只是喝完以后,等了一会,看到店家没回来。
其中一人没拿钱,便想离开。
另一人则是拉着他,和他争吵了一番。
没拿钱的人看到好友为了一个无人的摊位,和自己争吵,倒是负气离开,但离开之前也气冲冲的把钱结了。
好友则是叹了口气,慌忙追上。
看到这些。
宁合又重新凝聚了一颗水滴,再次放于梁子上。
等拿出口袋里的书籍。
宁合回忆着旬城卤肉的味道,如以往一般开始修补书籍。
这次对于这篇‘侠客纪事’中的卤肉一文,倒是更为有心得,毕竟昨日才身临其境。
而也在宁合修复书籍时。
在周县西边的一家米行后院。
有四人正在来往库房,往车上装着一袋袋大米,准备卖于城里的米商。
也就是俗称的‘同行调货’。
因为周县地广,又靠近山野河道,田地肥沃、粮农比较多,大米稍微便宜。
城里人多,旁边几县地又少,使得城里大米较贵。
这百里的路程,来往城里与周县,倒是能赚个辛苦钱,也能出出存货。
顺便再进些城里的稀罕东西,转手在县里卖出。
张员外就是此道的行家。
他如今也在跟着那四人一起装车。
或许是早年从行商起家,让他如今还保持着这个事事亲为的习惯。
不仅和伙计们一起装车,也喜欢跟车。
同样也是这般。
刚来店里的护卫首领,当看到大伯不在前店,就知道他大伯又去后院装货去了。
等他来到后院,也发现和他所想一样。
张员外正穿着干活时用的厚布袍,肩上扛着一袋大米,从库房中出来,向着架子车走去。
护卫连忙上前,想要接过。
张员外是轻微摇摇头,把货放在车上,呼了一口气,才向他说道:“中途不好换手。”
说着,张员外又准备回去搬货。
护卫是把身上的外袍一脱,朝架子车上一扔后,也跟了上去。
一路上的同时。
他看着张员外鬓角处有些灰白的头发,也如往常一样劝解。
好似出车前,不管张员外听不听,都会这么劝上几句。
“大伯,咱们店都开了十年了。”
护卫走进库房,一边弯腰搬米,放在张员外的肩头,一边又苦心相劝,“您操劳了大半辈子,赚了这么多,也该享享清福了。
但您这天天跟着车队跑,真不是那么一回事。”
“只是有幸起家。”张员外继续搬着货物,等再次放在车上,他才接着道:“正逢十年前吴朝新建,一些前朝官宦的后人被除,我这才有幸接下了两家店面。
你看看,如今这十年过去,我也只是多盘下了一家。”
“嘿。”护卫首领摇头失笑,把肩头上的货也放在车上,“那是八年前,您不愿结交城里来的那名官员。
否则有那位大人提带,咱们也能在城里开上一家酒楼!”
“结交他?”张员外一边走进库房,一边看到几位伙计刚出去,才向着护卫道:“区区一名城里管税银的文吏,又不是城里的金曹大人,只是为金曹大人跑跑腿。
但他官不大,架子不小。
八年前,来到咱们周县便吆五喝六,我看不惯这人,不想低三下四的结交他。”
“您看不惯归看不惯。”护卫首领无奈道:“可是这人彰显归彰显,但收钱后真的在办实事。
虽然他官职低,但经过他的几年活络,咱们县里巴结他的两名掌柜,在他的活络下,于五年前都在城里开了分铺,稳稳压了咱们一头。”
护卫说到这里,听到屋外的脚步声,也不说了。
那四名伙计看到掌柜和掌柜侄儿好像在谈事,也是闷头掂起米袋子,快步离开。
等几名伙计出去。
护卫才接着道:“但我听说啊,那两位掌柜一开始等了两年,都对他不抱期望了。
谁知道这人真办成了,在金曹那里留下了两家价格不高,但位置不错店铺。”
护卫说到这里,发现张员外正看着眼前的米袋子,也不回话了。
不由得护卫顿了一下,才小心的问道:“大伯,您这后悔吗?”
张员外听到这话,看着自家的侄儿,又看到四周无人,继而也未隐瞒的感叹一声,“当时我自认为能闯出一片天地,不需要结交那位刘文吏。而如今,当然是后悔..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世间长生仙请大家收藏:(m.shudaoge.com)世间长生仙书岛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